检验小课堂:聊一聊过敏

日期: 2020-04-15 点击: 1038

检验小课堂:聊一聊过敏

入秋后,你是不是经常会打喷嚏不止、流清水样鼻涕、鼻塞的失去了嗅觉、眼睛痒的一直揉搓、甚至浑身出汗发冷……你以为是感冒了,可是吃了好多抗生素依然不见效,其实你是过敏了!

刚巧检验君也是过敏性鼻炎受害者,跟我来吧,我来给你们讲讲关于过敏的事儿。

我们日常所说的“过敏”,属于I型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,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,引发局部或者全身反应,可导致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肠胃炎、荨麻疹、甚至严重的药物过敏性休克(如青霉素)等疾病。

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过敏呢?

I型超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,个体差异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过敏体质”。引发我们过敏的源头叫变应原,是能够进入机体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、导致超敏反应的抗原,比如药物、尘螨、花粉、动物毛屑、鱼虾、蛋白等。

根据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,可将其发生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:

1、致敏阶段

这些变应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的机体,刺激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,IgE抗体的Fc段与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,使后者成为致敏细胞,机体处于致敏状态,此状态可持续数月、数年甚至更久。

2、激发阶段

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,与致敏细胞上的IgE的Fab段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,释放和合成生物活性介质,如组胺、激肽原酶、前列腺素等。

3、效应阶段

介质作用于相应的效应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。

经过上述阶段,“过敏体质”的我们就过敏了!

疑似过敏者,医生一般会建议查血常规和过敏原,过敏者的血常规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升高也可能正常,并非特异性。

过敏原血清学检测属体外检测机体总IgE及特异性的IgE,可采用免疫印迹法、ELISA等方法,一般不需要空腹采血。

检验君带您来解读一下过敏原的报告单吧。


上图的过敏原检测报告采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,检测原理不详细介绍了,重点进行结果解读。

实验操作完成后,通过数字成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判读,得出过敏原的浓度数值(IU/ml)和分级(0-6级),浓度与分级相对应,以分级≥1为实验结果阳性,支持过敏性疾病的诊断,阳性分级越高,相应过敏原与临床相关性越强。

因此上图的报告单,我们可以看出该患者对屋尘(浓度分级2.0)、矮豚草蒿葎草藜(浓度分级5.1)、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(浓度分级1.6)均过敏,特别是矮豚草蒿葎草藜类,浓度分级很高。

患者对此类植物过敏较严重,但检验君发现化验单最后一行的总IgE<100,结果却是阴性的(本实验总IgE结果以<100KU/I、100~200KU/I、>200KU/I表示,结果以为>100KU/I阳性)。

针对过敏原检测的特异性IgE(sIgE)与总IgE(tIgE)结果不符,怎么解释呢?

首先从实验方法上(免疫印迹法)解释,当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滴度过高时,抗体会与相应的过敏原(抗原)结合,导致总IgE水平受影响。

其次血清总IgE水平的高低仅能大致反应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,且总IgE升高也可见于寄生虫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非过敏性疾病,不能单独作为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依据;而特异性IgE是针对特定变应原产生的抗体,是机体对变应原反应的客观指标,研究表明[1~2],特异性IgE对于过敏性疾病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总IgE,虽然总IgE与特异性IgE检测有一定的正相关性,但不是100%。

所以简而言之,这张过敏原的化验单提示该患者对几类变应原还是致敏的,但未必均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,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作出相应诊疗。

知道自己过敏了,不要胡乱用药,要遵循医嘱。检验君也是过敏君,对花粉、尘螨、蒿草等多种变应原均致敏。其实应对过敏最有效的方法并非药物,而是远离过敏源,敬而远之。如果你躲不了它,那么最好是强大自己,锻炼身体,增强免疫力。希望更多的人别再受过敏折磨!

参考文献:

[1]陈妍,尚学兰.46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分析[J].检验医学与临床,2019,16(06):124-127.

[2]张晓梅,张慧敏,赖宇,etal.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测定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[J].实验与检验医学,2017,35(2):231-233.

 

作者:佟瑞